在我众多弱点中最让我感觉到棘手的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影响力的普通人,如果能够清晰精准甚至形象诙谐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描绘一个故事,多酷!高中以前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闭塞,在大学之后,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表达,遇见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想要和另一个灵魂切磋打架。经验和科学可证,写作和说话可以激活大脑并帮助自己捋清思维,即使犯错,学会正确看待错误,能够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虽然理性来讲,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应该能给我们一些触动。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女生,我更容易受到女性形象的影响,更容易让我产生一种“啊,我也想要”的冲动。下面列举一些我看着很有共鸣、很欢乐,或者印象很深的一些访谈。这些访谈中人物的表达能力(无关乎内容),让我“啊,我也想要这种能力”。
- 我上了大学之后,打算做一个学术女。至少年轻的时候,趁着自己的感情空白期,好好地用知识填补一下内心的空虚吧(笑)。
- 因为谈不了恋爱就只能做学术女,因为越是学术女就更谈不了恋爱,所以人生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我是身上种种厚厚的靠谱遮掩下还隐藏着一颗不靠谱而可爱的内心。
- 主持人:你是如何征婚的?答:我知道口风不严的一些人和一些大喇叭似的人,(向他们)说自己空窗,哭嚎自己今年一定要谈恋爱,透过他们向社会各界放出消息。一些和尚院系的老师已经和我接洽说希望我参加他们的联谊活动。
- 相亲变成了两个杰出青年(两个都是公众人物)就目前国际局势以及国家大事发表各自的看法。
- 我自己对人生的期待其实并不是有一群可以一起去逛街或者随叫随到的朋友。人生那么长,认识的人那么多,你的圈子那么大,但是驻守在你人生里的可能真的只有一小圈气场相投、莫失莫忘的朋友。我只要找到这么一小撮人就可以了。我不希望所有人都喜欢我,所有人都能跟我谈到一起去,我不期待这样的生活。
- 晚上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心里连个念想都没有,唯一想到的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无晴,然后沉沉地睡去。真的连那种让你辗转反侧,心跳加速,夜不成眠的悸动都没有,然后就每天睡死过去。
- 我重新看我这一两年的记录,我发现仍然是观点大过生活,断语大过经历,没什么改观,仍然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和旁观者。
- 别人世界的一根火柴可以把我的世界烧个精光。
- 如果说我有超能力,可能是我的敏感和延伸的能力,可以把一件细节的事情延伸到无限长,挖掘到无限深。但与此对应的是生活的无能力。
- 成名过早(12岁成名)接踵而至的是各种各样的争议、打击和对你未来的预告。每一次应战你身上都会多一层盔甲。现在应战十年,你变成一个没有死穴,盔甲很重的人,这太可怕了。用文艺女青年的话来说,没有东西能够“击中你柔软的心房”,我觉得实在太不可爱了。
- 我想要承担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我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要承担这些责任,所以才会抑郁。(但我庆幸自己)不是只是躺尸就觉得开心。
- 我最害怕的是别人期待我有多厉害。北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正常人、凡人,我不了解的事情,我跟你的认知水平是一样的。你问我对什么事有什么意见,指望我很哇塞地给你很哇塞的答案,我希望大家不要这么认知我。
- 人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社会是一个结构。人和社会是互构的,结构对人有限制,人对结构有改变。人陷在这个结构里只能这样选。
- 你问一个青年,你有什么目标。他可能没有什么目标,但就是压力好大好大。
- 现代人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进步,但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往什么方向进步。
- 出路是跟不喜欢的东西做对抗,但对抗的姿态可能也不是一个持久的、自足的姿态。
- 人这个肉体的形态会受损,他有一个消亡过程。
光看文字,这两段摘录其实大体都只是些中性的观点输出。但或是细微的语言、情绪,或是采访者的年龄,这两段访谈给我两种不同观感,前一段欢脱,后一段些微沉重。很多观点我都有共鸣,但同样的观点,我的表达可能不会那么生动,那么在点子上。因此,我希望我也可以自由地用语言表达自己,不让口拙限制自己的思维。
好像“想太多”的人很容易变得不快乐,会给别人带来一些压力。我号称自己是人间观察者、表达者、思考者,其实不希望自己也陷入这种没来由的深沉。或许可以找到一种平衡点,深刻但快乐。